欢迎光临K1体育网站!k1体育简介 | 联系k1体育

k1体育工厂-专业生产加工、定做各种金属工艺品

国内金属工艺品加工专业厂家
全国服务电话 全国服务电话 400-125-9546
新闻资讯
联系我们
全国服务电话:400-125-9546

传真:+86-125-9546

手机:138 0000 558

邮箱:k1sports@nclvbo.com
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K1区58号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资讯
k1体育官网入口2021年材料加工国际研讨会召开——大咖云集 共商关键共性技术难
发布时间:2023-12-28 11:14 来源:网络

  k1体育官网app下载10月19日~20日,由中国金属学会、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和东北大合主办,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“2021年材料加工国际研讨会”在沈阳举行。会议围绕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领域中新材料的成分设计、加工工艺的前沿科学技术等热点问题,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介绍最新科技进展,交流近年来取得的技术成果,探讨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的解决途径和今后的发展方向,为促进金属材料加工领域的发展、推动国际轧制加工领域基础理论研究与工艺技术创新提供交流平台。

  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,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洪国,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建新,乌克兰科学院院士瑟起亚•耶雪夫,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,东北大学校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夏庭,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出席会议,中国金属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文秀线上参会。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、科研院所、企业、行业协会的近400人参会。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王新江,中国钢研集团总工程师田志凌,吉林大学材料学院院长王慧远,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赵永庆分别主持会议。

  冯夏庭致辞表示,东北大学先后研发出第一块超级钢、钒钛磁铁矿冶炼新技术、钢铁工业节能理论和技术、控轧控冷技术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,在钢铁和有色金属领域的新技术、新理论、新装备、新材料等方面拥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科技资源。学校与中国金属学会、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长期保持战略合作,围绕推动产品结构调整、产业转型升级、绿色智能制造、资源能源高效综合利用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,谱写了优势互补、资源共享、机制创新、共谋发展的合作新篇章。面向未来,要积极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k1体育官网入口,聚焦材料加工领域的战略性、前沿性、颠覆性问题和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,进行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,产教融合,探索加速成果转化的新模式,实现材料加工前沿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,引领行业技术创新与发展。此次共同举办第一届材料加工国际研讨会,搭建了技术创新和理念引领的重要交流沟通平台,促进各方深度融合、汇聚资源、协同创新。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交流经验、分享成果、增进友谊、大胆创新,共同为材料加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

  干勇致辞表示,新型信息技术、新材料、技术创新体系是制造业强国的三大基础要素,高端装备需要新材料和信息技术的支撑。“一代材料,一代技术,一代工程”,创新驱动发展一方面需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新材料,另一方面需要转方式、调结构、智能化。希望各位专家将这两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,加强行业技术交流,促进我国材料领域科技进步,为行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
  张洪国代表有色金属学会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。张洪国在致辞中表示,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,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。东北大学在有色金属高精热处理装备与技术、铝合金铸造与成形技术、有色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具有深厚的学科基础和显著的技术优势。期待与会各方聚焦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协同创新,汇聚实践智慧、碰撞思想火花,分析机遇挑战、展望未来发展,努力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,在关键装备技术开发、资源和环境循环利用等领域实现跨越发展,多出高水平的原创成果。

  潘复生致辞表示,材料加工是具有较强领域带动效应的工程科学,不仅研究多领域多学科交叉的基础性、科学性和创新性共性问题,同时可以通过解决企业生产应用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,成为推动制造装备、制造工艺和相关产业发展最有力、最直接的牵引力和原动力。期待与会专家学者深入交流钢铁、有色金属、新材料的成份设计、加工工艺的前沿科学技术,产出高水平的原创成果,聚焦关键共性技术难题,坚定不移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
  10月19日,在主旨报告环节,来自材料加工领域的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专家学者分别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作大会主题报告,并在报告后和与会学者互动。19日上午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北京科技大学谢建新教授,日本东北大学Tadashi FURUHARA教授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重庆大学潘复生教授,乌克兰科学院院士、武汉科技大学特聘教授Serhii Yershov(瑟起亚•耶雪夫)分别以“材料大数据及应用”“钢材微观组织与性能控制中的界面工程”“高塑性镁合金及加工技术新进展”“异型材孔型设计及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”为题作学术报告。19日下午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北京工业大学聂祚仁教授,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、迪肯大学Peter Hodgson教授,韩国材料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Bong Sun You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北京科技大学毛新平教授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东北大学王国栋教授,中信金属公司副总经理/总工程师郭爱民分别以“微合金化高强耐蚀铝合金研究”“奥氏体钢和双相钢中热变形组织的演变行为”“耐腐蚀镁合金研发”“热轧带钢连续化生产技术”“材料科学技术转型发展与钢铁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”“含Nb 钢的物理冶金学原理及最新应用进展”为题作学术报告。

  10月20日,会议设置国际分会场、金属材料组织性能控制、材料计算与智能制造、扁平材轧制工艺与产品开发、长型材轧制工艺及产品开发、有色金属材料加工及产品6个分会场,来自北京科技大学、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、上海交通大学、天津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东北大学等单位的134位学者作分会场报告,并进行墙报交流。750余人参加了线上论坛。